“以前家门口的菜园要浇水,我们得拎着水桶去河里挑水;现在,打开水龙头就有肥水出来,还是免费的!”谈到生活污水“零直排”带来的变化,浙江省德清县康乾街道联合村村民俞剑芬笑得合不拢嘴。
从俞剑芬家的菜园放眼看去,村子树木蓊郁苍翠,河港澄澈明净,优良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
绿色之于德清,是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招商引才、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条件。多年来,当地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挖掘生态产品价值。
【资料图】
由“污”到“净”再到“美”
当时光倒回到十几年前,联合村还是另一番景象:河岸边杂草丛生,河水散发阵阵臭味,空气中尘土漫天……
这是传统发展模式给当地带来的阵痛:矿石开采、生猪养殖等一度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粉尘污染、污水横流,猪的排泄物未经处理直排入河……联合村的人居环境受到较大影响。
村民费阿来以前是做温室甲鱼养殖的。为了维持温度,甲鱼棚内需要长期生火加温,柴火燃烧导致“烟雾缭绕”;养殖所需投放的饲料和药物也让河港受到污染。
面对顽瘴痼疾,还需刮骨断腕。2013年底开始,联合村响应德清中小河流整治号召,整治矿区、关闭养猪场、拆除甲鱼大棚,并对河流进行淤泥清理、疏通疏浚。“最开始不理解。”费阿来回忆道,“但村里不仅落实了补偿,还多次和我们沟通,我们也慢慢意识到了这样做的意义。”
一番努力整改,绿水青山归来——村庄完善了绿化,增添了河面生态景观,水清了、路畅了,村民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好。
“仅仅是‘净’是不够的,我们要让联合村变得更‘美’。”联合村党总支书记王敏敏表示,“只有进一步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才能让村庄有更长久的生命力。”
2020年,为进一步提升“废弃鱼塘”“断头河”等小微水体治理效果,联合村通过种植苦草、黑藻,投放水生动物,构建了一片又一片“水下森林”。“水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的景象生动再现。
生活污水“零直排”
农业生活污水治理是治水工作的重点和难点。2015年开始,德清在浙江省首创了“一根管子接到底”污水治理模式。
“一根管子接到底”就是让“卫生间污水、餐厨污水、洗涤污水、洗浴污水”四种污水纳入同一根管子,再统一过滤排放。而在联合村,这一模式得到进一步升级,实现生活污水“零直排”。
项目建成得益于浙江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李军。2020年,随校址搬迁,李军初到德清。街道、村里闻讯上门,研讨农村治水问题。
当时联合村虽已实现“一根管子接到底”,但生活污水只是初步处理后就排入了河道,不少村民对污水臭味、池塘水质不好“诉苦”。
经过调研评估、实地走访,李军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生活污水“零直排”。该模式以“地埋式一体化设备+人工湿地+水下森林”为处理工艺,将生活污水进行分级循环利用。村民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经过以光伏发电的污水处理终端后,进入人工湿地进行杂质吸附,再流入人工瀑布、水下森林景观塘,由生态系统自身力量净化,最后再作为灌溉水回到菜地。
记者在现场看到,该系统由一条生态连廊、人工湿地、滨水公园以及人工溪流组成,各部分相映成趣。“与其说这是一套污水处理系统,不如说是咱们自己家门口的生态公园。”俞剑芬说。
各路英才慕名来
今年1月,“95后”王镇涛放弃县里的室内设计工作,回到联合村,和妻子一起开了一家“深藏”咖啡店。经营大半年,咖啡店成了“网红店”,来自杭州、上海乃至广州、香港的年轻游客慕名而来。
7月20日,湖州市漫格动漫有限公司的动画导演、摄像师走入联合村采风。恰逢雨天,他们记录下村庄烟雨蒙蒙的景象,回到工作室进行手绘、复刻,并将用于日后的动画中。
借绿水青山,引各路英才,拓各大产业,助乡村振兴。联合村的蝶变是德清生动实践“两山理论”的一个缩影——
2019年开始,下渚湖街道实施“生态绿币”机制,村民可以通过护水巡河、垃圾分类等方式获取“绿币”,这些“绿币”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还能根据数量向银行申请5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低息贷款;
上杨村引进“天际森谷”户外运动旅游项目,村集体和村民以土地、资金等入股,每年可给每户村民分红2000元;
以生态资源为“媒”,德清在莫干山脚下大力发展“创谷经济”。目前,6个总部经济项目签约落户,之江实验室莫干山AI基地等11个项目加快建设、总投资超70亿元……
持续深化的德清绿色化发展探索,正在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之道,产生实实在在的共建共享效应。一场从环境到生产,再到生活、生态的深层次变革在德清已铺展画卷,初显成效。
德清县委生态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德清正紧抓“千万工程”20周年的重大契机,拓宽“绿”中生“金”、绿色振兴的转化通道,同时持续总结经验,将践行“两山理论”的“德清样本”推广至更多地方。(记者邱犇)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