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伟 资料图片
【资料图】
采访潘建伟,很难,因为他很忙。
采访潘建伟很享受,因为他的每一句话都是心底透出的光。
“鬼魅般的超距作用”,爱因斯坦这样形容量子纠缠。在量子物理的世界中,两个或以上处于纠缠态的粒子无论相隔多远,都能“感知”。而在潘建伟的世界里,相互“纠缠”的一个是他本人,另一个叫作“初心”。
作为国际上量子通信实验领域的开拓者和先驱之一,潘建伟在浙江东阳中学读书时,受到乡贤、著名物理学家严济慈科技报国事迹的感召,明确了自己对物理的兴趣和科技报国志向——成为科学家,用科学为国家做点事情。在这里,他的初心开始萌发。
考入中国科技大学,近距离感受到严济慈、郭永怀等前辈的家国情怀后,“为了国家的科技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成了他不竭的追求。在这里,他的初心开始扎根。
赴奥地利留学,第一次见到蔡林格教授,被问及梦想是什么时,潘建伟说:“在中国建一个像您这样的世界领先的量子光学实验室”。在这里,他的初心正在绽放。
从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形传输到“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天,从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到世界首条远距离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京沪干线”开通,蹚过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经验的“蛮荒之地”,科学家跋涉的身影和国家的科技实力已经密不可分。
“我爱科学,更深爱着祖国。”这个时候,他的初心和使命已经融为一体。
心若向阳,万物生光。改革开放初期被誉为“科学的春天”,而潘建伟把当下称之为“创新的春天”。显然,他就是在中国大地上、在“创新的春天”里奔跑着的无数科学家中的一个。
人物简介
潘建伟,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入选《自然》2017年十大科学人物、获称“量子之父”,获《时代周刊》2018年“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荣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