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粮”成为餐桌主流,我们失去了什么?
时间:2025-06-25 17:12:49来源:羊城晚报
近日,明星辟谷冲上热搜,“人粮”引发各界热议之际,我们精心策划本期专题。聚焦现代人饮食方式的多元化趋势,以科学视角解读这些饮食现象,为大众提供理性看待饮食潮流的参考,助力读者寻找契合自身的生活平衡点。 策划、文/陈辉

文/羊城晚报记者 陈辉 实习生 易梦然

近期,某款被冠以“人粮”之称的代餐产品在网络平台持续走热,月销量高达2.6万件,累计售卖额达到40万元,其宣称“两勺粉末加水摇匀即可解决一顿饭”,凭借便捷性引发广泛热议。

从预制菜到代餐粉,从冷冻帕尼尼到“白人饭”,当代年轻人的餐桌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些被称为“人粮”的工业化饮食,以“效率至上”“营养均衡”为口号席卷市场,然而真相却并非如此简单。营养学专业人士提醒,当饮食被简化为营养摄入的单一功能,我们失去的可能不仅是味蕾的体验,更是整个身体系统的平衡与饮食文化的传承。


【资料图】

“被压缩”的饮食:精准营养的诱人陷阱

阿泽(化名)因工作每月有半个月在外出差,通宵准备文书是常态,长期外出就餐或点外卖导致他一年胖了20多斤。后来,他开始在出差时携带自己搭配好的代餐以及营养补充剂,只需撕开包装倒入杯中、注入60℃左右温水并搅拌,一分钟就能搞定一餐饭。“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膳食纤维……都有了,至少比吃‘黑厨房’的快餐要有保障。”阿泽说。

从市场逻辑来看,需求催生供给,网上不少网友对这类代餐产品公开表达支持,认为其契合快节奏的生活需求。除了阿泽这样的出差党,许多回家吃饭的打工人也力挺“人粮”。Momo在小红书上留言:“真正的牛马是辛辛苦苦上一天班,回家还要辛辛苦苦为家人做饭。”

多类代餐产品宣称“精准营养”“6大营养均衡搭配”,这种工业化配方真的能替代天然食物,甚至超越日常饮食吗?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赵泳谊主任介绍,目前已知人体需要40多种必需营养素,但代餐产品的“精准配比”仅基于这些已知成分,无法涵盖食物中尚未被发现的活性物质,如植物化学素——这类物质虽未被归类为必需营养素,却对人体抗氧化、免疫调节至关重要。以胡萝卜为例,提炼的胡萝卜素无法替代天然胡萝卜的保健功效,正是因为食物中营养素的复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商家利用消费者对高效的追求,将饮食简化为“热量 + 营养”的数字计算,却掩盖了营养供给的复杂性。

吃饭省下的时间:健康代价的隐匿偿还

代餐并非新鲜事物,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二三十年,最初用于帮助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或老人获取生存必需的营养要素,后被用于超重或肥胖人士的减重,代替一顿正餐以降低热量摄入。如今,大批可以正常饮食的人群却将其视为时尚,甚至作为“人粮”一日三餐食用,这是代餐的发明者始料不及的。

长期吃代餐的危害,在医学界早已达成共识。比如营养成分单一,易导致蛋白质、必需脂肪酸等营养缺乏,进而引发免疫力下降、体力不支;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可能造成便秘或腹泻;身体代谢率下降,会引发内分泌失调和暴食倾向,容易反弹;心肌脂肪上升,影响心脏功能,还可能增加肝肾负担,导致损伤等。

一项针对6770名20岁以上成年人、长达14年的跟踪调查研究显示,与很少喝代餐饮品的受访者相比,每天和每周喝代餐饮品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52%和54%。

除了“人粮”,年轻人追捧的冷冻预制餐与“白人饭”,同样暗藏风险。例如,冷冻帕尼尼复热后蛋白质结构会变性,内酯豆腐拌酱油严重缺乏膳食纤维和必需脂肪酸。预制菜在加工过程中不仅会流失维生素C、B族等水溶性营养素,其添加的亚硝酸盐、谷氨酸钠等成分,还可能加重肝肾负担,长期摄入或诱发高血压、肝功能损伤。

对于想要“用两勺粉解决一顿饭”的年轻人,赵泳谊特别提醒:“吃饭不是浪费时间,身体器官的损伤是更昂贵的代价。”在吃饭这件事上,节省下的每一分钟,都可能在未来以健康为代价偿还。

效率崇拜:饮食文化失语的隐忧

更让人忧心的是,“效率至上”的饮食观正在悄然瓦解我们饮食文化的深层意义。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从古人准备祭祀食物的庄重仪式,“济济跄跄,絜尔牛羊,以往烝尝”,到乡愁中那难忘的妈妈做的饭菜香,饮食文化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柴米油盐虽琐碎,但在烹饪时收获的成就感、品尝美食时涌上的幸福感以及听孩子在餐桌边分享校园日常时生出的满足感,都细腻且持久地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特别提到要“享受食物”——传承和弘扬传统饮食文化,在满足味觉享受的同时,注重食物的合理搭配和营养均衡,鼓励人们在聚餐等场合中充分体验和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促进身心健康。

然而,当一家人不再围坐餐桌,而是各自捧着一杯代餐粉,维系亲情的重要纽带也会变得脆弱。“吃饭”若退化为基本的生存配给,何尝不是饮食文化衰微的悲哀?

现如今,完全拒绝代餐并不现实,但要限制食用的频次和持续时间。赵泳谊建议每天最多食用1餐代餐,且需搭配新鲜蔬果,预制菜加热时可加入鸡蛋、西兰花等,以改善营养均衡性,“天然食物永远是首选”。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正园博士此前也建议,连续食用代餐食品不宜超过两个月。

《孤独的美食家》里,主人公走街串巷寻找小店,用味蕾感受食材本味,一顿饭吃出四季流转。在代餐与预制菜风靡的今天,或许我们更需要放慢脚步,用一次认真的咀嚼、一场充满烟火气的家庭聚餐,守护那份不该被效率淹没的饮食文化与生活诗意。

记者手记

代餐泛滥,健康“伪命题”何时休?

在如今的消费市场中,代餐产品正以前所未有的迅猛势头席卷而来,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如狂风骤雨般冲击着消费者的认知。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那些精致的种草文案,还是线下商超中琳琅满目、包装精美的代餐产品,都在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信息——代餐=更健康的生活。

这不禁让人联想起曾经奶粉行业宣传的“盛况”。过往奶粉品牌为了抢占市场,过度强调奶粉的营养优势,甚至误导了许多妈妈,让她们误以为奶粉在某些方面能超越母乳,比母乳更适合婴儿成长。好在后来国家及时出手,2023年10月起施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标签不得含有 “使用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人乳化’‘母乳化’ 或者近似术语表述” 等内容。这一举措一定程度纠正了消费者的认知偏差,维护了母乳喂养的基本理念。

而当下代餐产品的种种宣传态势,似乎正走向类似的误区深潭。越来越多的现代人把代餐当成一日三餐 的“主角”,甚至发展到几乎以代餐为粮的极端程度。鉴于此,当下市场亟需一场靠谱、深入且广泛的营养科普宣传风暴。同时,监管部门也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要求代餐产品在其包装上醒目地印刷类似“本品不能代替天然食物,不建议长期食用”等提示语。让每一位消费者在看到产品包装的瞬间,就能清晰地接收到这一关键信息,从而在选择饮食方式时做出更理性、更健康、更符合自身长远健康利益的决策。

标签:

  • 上一篇文章: “玩法”上新 让传统文化出彩
  • 下一篇文章: 最后一页
  • 生活指南
  • 国家统计局:5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12种产品价格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据对全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

  • 一季度国家铁路货运量增长3.1% 跨境运输与物流服务品质双提升

    记者4月13日从国铁集团了解到,今年一季度,国家铁路累计发送货物9

  • 湖南岳阳600多年古村引八方客 村民生活富起来

    中新社记者 杨华峰 摄1 84月8日,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吸引游客参观

  • (聚焦博鳌)逆流涌动,全球化的大船如何破浪前行?

    当前,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发展不平衡加

  • 3月25日央行开展3779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中新网3月25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2025年3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固

  • 李玲钰:当好飞机“神经系统”专科“医生”

    初见李玲钰时,她戴着一副眼镜,头发简单扎个马尾辫,和大多数川妹

  • 大熊猫属于什么科的动物?大熊猫英语怎么说?

    大熊猫属于什么科的动物?‌大熊猫属于熊科的动物‌。大熊猫

  • ​西平县重渠小学参加重渠乡冬季越野赛

    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精神,激发学生的体育运动

  • ​西平县专探小学举行“安全用电 温暖过冬”活动

    冬季是用电高峰期,用电安全教育尤为重要。为增强小学生安全用电和自我

  • 108分合格 2024年法考主观题成绩今起可查

    记者从司法部获悉,2024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主观题考试成绩

  • 邓州市法院:“法官+村干部+乡贤”妥善化解彩礼返还纠纷

    近日,邓州法院夏集法庭充分利用村干部、乡贤熟悉村规民约、风俗习惯的

  • 上海宠物时装周开幕 定制风吹到了宠物界

    从养得好到养得漂亮,养宠这件事越来越精致。在25日开幕的第三届上

  • 国庆假期中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出行再创新高|世界滚动

    中新社北京10月9日电 (王梦瑶)中国国家能源局9日公布数据显示,今

  • 今日聚焦!今起迎返京高峰 交警提醒:北京这些道路和地区交通压力大→

    国庆假期接近尾声,据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预测,6日至7日,

  • 环球今日讯!oppo手机打电话打不出去怎么回事?手机刚拨号就自动挂断了怎么办?

    oppo手机打电话打不出去怎么回事?**一、检查信号强度**首先,确保手

  • 联合国秘书长对黎以边境“蓝线”交火加剧深表关切

    中新社联合国8月25日电 (记者 王帆)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25日通过

  • 民生
    • 樊振东等确认参加 2025乒超联赛第一阶段赛程出炉

    • 第30届白玉兰奖(纪录片/动画片类别)入围名单公布 哪部是你最爱?

    • 报告:医疗卫生是中国慈善捐赠最集中的领域

    • 我国力争到2030年重点热泵产品能效水平提升20%以上